8快乐计算器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8快乐计算器 > 新闻动态 > 讀韓愈《雜說三》

讀韓愈《雜說三》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8:48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觀心辨行,方識其人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 ——讀韓愈《雜說三》

      韓愈的《雜說三》以“為人不可貌相”為核心命題,文字精警如鋒,恰似一把銳利的手術刀,精準剖開外在形貌與內在心性的复杂關聯,引人深思其中的奧理。

      韓愈在文中從談生所作《崔山君傳》裏“稱鶴言者”這一怪誕記載起筆,卻未在神異之說中流連,而是巧妙將筆墨轉向對人性的探究。他明確指出,往昔那些聖人,有的頭像牛,有的身形似蛇,有的嘴如禽鳥,有的面容像驅邪的面具,雖形貌奇異,內心卻懷揣著崇高的追求與高尚的品格,豈能因外貌而否定他們作為“人”的本質?反觀那些有著平滑脅骨、細膩皮膚、面色紅潤等出眾外表,內心卻凶狠卑劣之人,即便形貌肖人,心性卻與禽獸無異,又怎能稱之為“人”呢?

      這一番對比鮮明的論述,深刻地揭示出一個真理:判斷一個人是否為真正意義上的“人”,絕不能僅憑外貌,而應審視其內心與外在的行事。外在形貌不過是一具皮囊,它或許能暫時迷惑雙眼,卻終究掩蓋不了內心的善惡與行為的正邪。

      孔子的弟子從不談及怪誕神異之事,韓愈卻特意選取文中“憤世嫉邪”的內核進行創作,其用意不言而喻。在當時的社會,想必存在著不少以貌取人、混淆善惡的現象,他正是借這篇文章,抒發對這種亂象的憤懣與批判。

      時至今日,“為人不可貌相”的道理依然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被他人的外貌左右判斷:對容貌出眾者輕易心生好感,對容貌平平者不自覺地忽視,甚至對形貌奇特者抱有莫名偏見。但《雜說三》清晰地提醒我們,這種認知方式何其片面與謬誤。

一個人的價值,從不取決於外貌是否出眾,而在於其是否擁有善良、正直、有擔當的內心,在於其行事是否合乎道義、是否有益於他人。我們應當學會穿透外在表象,深入審視一個人的內心世界,細緻觀察其行為舉止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認清一個人,避免被形貌誤導而做出錯誤判斷。

      韓愈的《雜說三》篇幅雖短,卻蘊含著歷久彌新的人生智慧,宛如一面明鏡,照見我們容易陷入的認知誤區,也為我們識人辨物指明瞭清晰方向:觀心辨行,方為上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附原文《雜說三》(《崔山君傳》)

      談生之為《崔山君傳》①,稱鶴言者②,豈不怪哉!然吾觀於人,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希矣,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?

      昔之聖者,其首有若牛者,其形有若蛇者,其喙有若鳥者,其貌有若蒙倛者③。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,可謂之非人邪?即有平脅曼膚,顏如渥丹,美而很者④,貌則人,其心則禽獸,又惡可謂之人邪⑤?然則觀貌之是非,不若論其心與其行事之可否為不失也⑥。怪神之事,孔子之徒不言⑦,余將特取其憤世嫉邪而作之,故題之云爾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談生者,談,姓;其名未詳。或作云,而無為字,非是。

②鶴言:宋人楊萬里《四印室長句效劉信夫作呈信夫》:“憤世嫉邪聊爾耳,未必崔君真鶴言。”謂鶴壽長而能知往事。

③首有若牛者:相傳蚩尤面如牛首,背生雙翅,他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。《述異記》還記載其形象為 “人身牛蹄,四目六手,耳鬢如劍戟,頭有角。”形有若蛇者:傳說中外形像蛇的古聖賢較多,中國神話中有女媧、伏羲、共工、相繇等均是。喙有若鳥者:指大禹,《尸子》:“禹長頸鳥喙。”貌有若蒙倛者:《荀子》:“仲尼之狀面如蒙倛。”注云:“方相也。其首蒙茸然,故曰蒙倛。倛音欺。”

④平脅曼膚:指具有胸部平坦飽滿、皮膚柔嫩光潤的身體特徵。《楚辭·天問》“平脅曼膚,何以肥之?”顏如渥丹:指面容潤澤光艷的朱砂,典出出自先秦佚名的《終南》。美而很:典出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服注:“戾不從教。”

⑤:惡音烏,怎麽,哪能。

⑥:謂觀察外表美醜還不如考察其心行之善惡爲妥當。

⑦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不語怪,力,亂,神。”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